国乒直通的前世今生:4大里程碑式事件,见证了国乒13年的风云变幻

柯瑞子乒乓 2019/12/09

不知不觉间,有着地表最强赛事美誉的国乒直通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这总共11季(2008和2012奥运年未举办)的直通风云史上,有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它们或激烈,或平淡,或意义深远,或无关紧要,但都被球迷们长久地津津乐道。

它们犹如浩瀚星空中那些数不清的精彩乐章,万籁之中,每次耳边回荡都令无数球迷如痴如醉,如颠似狂。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从宏观维度重温一下直通的演变史,重温那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吧。

所谓的国乒直通,是特指在每次世乒赛(单项或团体)之前,国乒通过某种赛制的队内比赛,选拔出若干参赛名额,与教练组预留的机动人选一起,参加当年的世乒赛。细细梳理一下,这11季的直通风云史,可以通过4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划分为3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09(共3季): 出道即巅峰;“二王一马”和张怡宁的黄金岁月

2006年是直通的创立年,也理所当然成为了直通的第1个里程碑。当季的直通不莱梅由于央视破天荒的全程直播,吸足了球迷们的眼球,比赛本身也精彩纷呈,悬念十足,可谓出道即巅峰,这也为随后的比赛树立了一道极高水平的标杆。

当季直通,男队的马琳、王皓和王励勤,女队的郭跃顺利尝鲜,拿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直通名额。

随后的2007和2009年2季直通,教练组极为“大方”地拿出了10个左右的参赛名额(含若干单打), 这是截止目前历届直通的绝唱。

也许并非完全巧合,这几年正好是男线“二王一马”和女线张怡宁的黄金时期,他们几乎垄断了那几年所有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第二阶段,2010-2016(共6季):男线“二王一马”时代落幕,“科龙”时代开锣;女线张怡宁退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崛起

2010年直通莫斯科成为第2个里程碑,其实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当时可绝对无人能够预见到,那年的直通会如此波谲云诡,如此影响深远。

它的里程碑意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男队的所有参赛名额全部通过直通决出,这是历届直通的唯一一次。其次,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非教练组本意,实在是因为前3轮结果太出人意料,许昕、张继科和马龙率先拿到名额,逼得教练组最终采取了“血战到底”的方式,拿出了“压箱底”的2个名额。

最后,结局既令人唏嘘也令人欣喜,王励勤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输给了老对手马琳,从而淡出了国乒主力层。而马琳和王皓虽然还勉强保住了1-2年的主力地位,但光芒已经逐渐被科龙昕所组成的“三驾马车”所掩盖,男乒也由此在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经典模式中完成了新老交替。

随后的几季直通也有很多亮点,比如2013年直通巴黎的票选风波和血战到底,再比如2016年首次在奥运年进行了直通,但大而化之的话,这几年男线可谓是“科龙”表演的舞台,而女线随着张怡宁的退役,李晓霞丁宁和刘诗雯等人纷纷崛起,成为了乒坛焦点。

第三阶段,2017-2019(共2季):地表最强12人横空出世,直通商业化大大加速

毫无疑问,2017年直通不仅是第3个里程碑,还很有可能是最具意义的1个。本季直通,借着里约奥运国乒成为集体网红、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的难得机遇,国乒与腾讯合作,打造了融时尚、炫酷、动漫等多种元素的全新直通,地表最强12人的名头更是极富创意和张力,成为了一个很有商业价值的赛事IP。

本季直通融合了很多时尚元素,极大地提升了乒乓球的形象,撕掉了胖胖球身上“中老年运动”、“暮气沉沉”的标签,而换之以“时尚”、“年轻”及“活力”,再加上史上最豪华的解说天团和极具震撼力的粉丝现场应援,使得当季直通成为了一场名副其实的乒坛盛宴,让网友们大呼过瘾。

2019年直通不仅延续了上季的特色,还史无前例地推出了奖金制,这使得它成为了直通史上第4个里程碑。樊振东、陈梦独揽100万奖金的那一幕,正是直通商业化大大提速的象征。

13个年头,11季大戏,4大里程碑,直通共同见证了国乒这些年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国乒的无比辉煌。那么,即将到来的新一季直通,又会给球迷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盛宴呢?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打开体育APP享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