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荣耀之容国团 他是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他开创国球60年辉煌

沸点体坛 2019/12/10

今年是容国团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60周年,1959年4月,21岁的容国团在多特蒙德第25届世乒赛上打进男单决赛,并在决赛里3-1战胜匈牙利名将西多,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他也因此成为整个体育领域的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从容国团开始,乒乓球作为国球在中国辉煌了60年,而且现在中国乒乓球队依然是世界乒坛的绝对霸主。

他从中国香港归来

容国团1937年8月出生于中国香港,他舅舅是一名业余的乒乓球运动员,在舅舅和朋友的影响下容国团走上了打乒乓球的这条路。上世纪50年代,世界乒坛的强队有捷克、匈牙利、日本。其中日本是1952年加入到国际乒联的,日本男队从1954年到1959年实现了世乒赛男团五连冠,而日本女队从1957年到1963年实现了世乒赛女团四连冠。

中国队从1953年起开始参加世乒赛,当年的第20届世乒赛姜水宁、王传耀、冯国浩等组成的男队击败瑞典、奥地利、瑞士等队,输给英格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只获得男团地十名。当年孙梅英、李麟书等领衔的中国女队,仅获得第二级别的第三名。到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之前,中国队不仅没能在世乒赛上获得过团体冠军,男女单打都没有进过半决赛。

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15岁就当了童工,后来在一家轮船公司当海员,他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容勉之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团结的民族,因而给自己的独生子取名“国团”。1957年年初,19岁的容国团就获得了全港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团、男单、男双冠军。那年4月,容国团在伊丽莎白体育馆2-0击败荻村伊智朗,彼时荻村伊智朗已经获得两次世乒赛男单冠军,可谓当时世界乒坛最顶级的男单球员。

但是当时的中国香港队却将容国团弃之不用,连当年5月在马尼拉的亚锦赛都不让他参加。1957年11月,20岁的容国团随父亲走过深圳罗湖桥进入广州体育学院,他用日记记录下当时的心情:“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1959年世乒赛一鸣惊人

容国团是1958年5月加入中国国家队的,刚进国家队不久,毛笔字写得很好的容国团就写了一副大标语,挂在宿舍楼上,一共有十个大字:“不拿世界冠军死不瞑目!”当时国家队的许多老将,都觉得这个小子是不是在吹牛。据当时国家队球员庄家富回忆,容国团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实际是他本人在国乒备战1959年世乒赛的备战会上最先喊出来的。

1959年那届世乒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男单八强中国队球员占据了四席,分别是庄家富、王传耀、杨瑞华、容国团。但八进四的比赛,其他三名队友都输了,容国团对阵美国老将迈尔斯。这场比赛容国团前两局局分0-2落后,悬崖边容国团改变战术与对手比搓球,最终容国团逆转战胜对手杀进决赛。男单决赛,容国团在先输掉第一局后以3-1逆转战胜匈牙利的西多,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

容国团一回国,即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礼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亲自到机场接机、献花;周恩来总理甚至将容国团夺冠和十年国庆并称。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请乒乓球代表团吃饭,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容国团等乒乓球运动员。外形俊朗的容国团迅速成为中国国内年轻人的偶像,信件堆满了乒乓球队的传达室,不乏女青年的求爱信,国乒也专门为此设立看信班。

他带中国女队世乒赛夺冠

随后1961年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在那之前中国队还从来没有获得过世乒赛团体冠军。当时中国男队在新科世乒赛男单冠军容国团领衔下打进男团决赛,与当时世界乒坛霸主日本队争冠。在决赛与星野进行终极PK之前,容国团甩开毛巾,大呼一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个经典的名句,迄今都还继续在鼓舞着中国各行各业的人奋进进取。容国团最终战胜星野,中国队首获世乒赛男团冠军。

1964年底,容国团受命于女队连败于日本的“危亡之际”,出任国家女队教练。1965年4月,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中,中国女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容国团做球员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动脑、善于琢磨对手的智多星。1965年那次世乒赛,赛前容国团就制定了战略,让梁丽珍、李赫男两名直板球员为主打,在前面对付欧洲各队。最终女团的中日大战,中国队又派出林慧卿、郑敏之两名横拍球员为主打的阵容出战,最终中国队战胜日本队,在容国团率领下首次获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968年6月,容国团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在北京去世。在他的口袋中,留着遗言“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1984年容国团被评为新中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2009年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慎之)

容国团擅长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较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并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中国乒乓球近台快攻的技术风格,就是在总结了他的技术经验之后,由“快、准、狠”发展为“快、准、狠、变”。

打开体育APP享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