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乒乓球倾其所有!坚守者马龙:我想享受决赛
04:32
【集锦】乒乓球男单半决赛:马龙4-3战胜奥恰洛夫 决赛会师樊振东
撰文:霍森
当马龙以一个大幅地横移正手抢拉赢下比赛后,看台上的国乒总教练刘国梁,与其他国家队的队友们,纷纷站了起来,忘情地为这位老队长献上了自己的掌声。
并非是因为马龙以4:3赢下了这场奥运男单半决赛。
也不仅仅是因为马龙守住了自己的半区,成功会师樊振东,让中国男单提前包揽了冠亚军。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里,马龙在身体状况并非最佳的情况下,以最为爷们儿的方式,惨烈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并且一如既往地为中国队带回了胜利。
这个33岁的“老”男人,他残破的油箱里,究竟还有着多少能量,让他能够这样纵情燃烧?
01
为了赶上这次东京奥运会,马龙付出了很多。
2019年8月,马龙终于能够抽出时间上了一次手术台,来治疗他长期劳损的膝盖。在离东京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情况下,这个决定风险并不小。手术的完成度、术后恢复的进度,都有可能对一位32岁的老将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在手术前,马龙剃了个光头,喻示着“从头开始”。
手术很成功,除了在膝盖上留下了一道5厘米左右的疤痕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后遗症反应。
但术后的恢复很漫长。日复一日枯燥的康复训练,异国他乡里孤寂的夏天,健身房里落寞的身影。
这就是马龙的2019。
队医王都春的手机里,纪录下了很多马龙接受治疗时候的画面。
光着头的马龙,趴在地上,被康复师掐着脖子用力往上掰,脸憋得通红。“每天回到家累得就能睡着。”
马龙回忆起自己的康复训练,依然心有余悸。“第一天练的时候,真给我练吐了,是生理上那种想吐。”
可为了能够再次回到赛场上,马龙咬着牙,忍住了。
比生理上的疲劳更难以令人忍受的是心理上的折磨。
“这些动作真的有效果吗?”
“我还能赶上东京奥运会吗?”
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马龙心中响起。
曾有一段时间,马龙每天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都是动一动自己接受手术的左腿,感觉一下膝盖有没有好转。
“如果感觉不错,我就能开心一整天;但反过来,如果觉得没有什么进展,我的心情马上就会跌落谷底。”
马龙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
02
马龙很少会和人说起自己在康复训练中经历了什么。
因为……
“这些都记在心里了。”
只有一直陪伴着他的教练秦志戬和队医王都春,才真正明白,这位已经年过而立的老将,究竟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经历了多少枯燥以及失望。
是什么让马龙坚持了下来?
是对东京奥运会的憧憬吗?
还是对比赛的渴望?
谈起这一年,马龙的笑容很淡然:“现在感觉还是最喜欢打球,现在身体感觉状态挺好的,练球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可能当你天天在健身房呆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练球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
话语里蕴含着无限的辛酸。
就连每日里旁观着马龙一路走过来的队友许昕,都只能惊叹,自愧不如:“马龙对事业的这个态度,从做完手术,到恢复回归的方式,不管我乒乓球生涯还有多久,就算我不打球也能学到这个品质。”
12月,手术初愈的马龙,在世界杯比赛中,接连输给了张本智和与林昀儒。
他脚步迟钝,手上的感觉全无昔日的风采,面对两位00后生猛的攻势,左支右拙,比赛打得非常狼狈。
但马龙反而看得很开。
“能够回到赛场就是一件好事,身体技术、比赛感觉、还有信心,都需要通过训练和比赛的积累来恢复。”
谁想到,疫情乍起,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的赛事都不得不延期或停办,这一停就是大半年时间。
东京奥运会确定延期的消息,对于马龙而言,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慢慢恢复身体的机能。
忧的是,他“以赛代练”的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又没有比赛可以打了……
2016年,马龙在里约奥运会夺冠后比心
03
大半年之后,乒乓球各项赛事的赛程逐一重启。
2020年10月,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马龙3-4负樊振东获得亚军。
2020年 11月,男乒世界杯决赛,马龙3-4不敌樊振东获得亚军。
大家都说,马龙老了。樊振东的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11月22日,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决赛,马龙4-1干净利落地击溃樊振东,第六次夺得总决赛冠军。
赛后,马龙高声长啸。
事实上,在这场总决赛之前,连续的输球,已经让马龙慢慢地接受了自己身体机能已经下滑的事实。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有能和队友竞争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的行列的机会。
但这场适时的胜利,带回了他的信心。
就像这位国乒队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的目标是冠军,但是我的终点不是冠军,不管是赢得第几次,都要像第一次一样。”
奥运大名单公布之后,马龙顺利获得了一个男子单打名额。
实现了此前制订的“小目标”,不仅没有让马龙松一口气,反而让他的心中更是感觉到沉甸甸的。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设定“终极目标”然后督促自己的运动员。
用马龙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敢给自己压力,怕自己完不成。每一次比赛我都不会让自己上来就去想最终的成绩,都是一步步来。”
可当外界舆论全部集中在他和樊振东的男单“双保险”时,队长的责任,带给了他新的压力,当然,还有动力。
谈到奥运备战,刘国梁是这样点评自己心爱的弟子:“虽然马龙的优势在缩小,但马龙的欲望和境界正在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提高。”
出征之前,在接受采访时,马龙对于这个奥运周期,想要说的话,最终只凝聚成了两个字——
煎熬。
“对于冠军,能不能拿其实没什么信心,这条路走过来,就是感觉挺煎熬的。”
“我已经不像年轻的时候,可以早上多起来练一会儿,有的时候我觉得能跟上大家的训练,这样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种身体对抗了吧。”
满脸苦笑。
马龙在晋级之后霸气尽显
04
在张本智和意外被淘汰之后,舆论开始了狂欢。
大家都觉得,这枚男单的金牌,“已经稳了”。
但马龙仍然兢兢业业地,每一场比赛,按部就班的,一个球一个球地打了下来。
“我现在比赛并不单纯地是为了冠军,更多是想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完美地展示自己。”
在樊振东4-3战胜林昀儒率先挺进决赛之后,马龙只要战胜德国选手奥恰洛夫,就能提前确保中国队包揽本届奥运男单的前两名——而奥恰洛夫,此前的职业生涯里,从未战胜过马龙。
一次也没有。
比赛进程一开始就朝着预料之内展开。马龙很轻松地2-0取得了领先。
但接下来,马龙的脚步开始变得迟缓了起来。
他的伤腿,偏偏在这个时候出来碍事了!
比赛打到了2-2,然后是3-3。决胜局甚至打到了10-9。
马龙的额头上全是冷汗。
奥恰洛夫,并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选手,就算让他进入决赛,对樊振东的威胁也不会太大。
马龙其实并不需要强行逼迫自己在如此极限的条件下战斗。可他不仅是马龙,更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龙队”。除了确保这一枚男单金牌之外,他还有着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去完成。
05
“樊振东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又好像没有来临。
那是因为马龙的光芒太过于耀眼。
如果不能彻底击倒马龙,樊振东就永远不能名正言顺地接过队长手中的旗帜。
怎么样才算是彻底击倒?
在奥运会决赛场上,樊振东需要以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为自己加冕。他需要将33岁的马龙亲手送走。
现在,全身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马龙,已经提着剑,来到了王座之前。他将会最后一次纵情燃烧自己,释放出自己120%的力量来迎战自己最为看好的接班人。
马龙说:“我相信肯定是一场下风的比赛,希望自己在决赛中享受比赛。”
樊振东如果能够跨过去,从此海阔天空。
但若是他失败了,马龙,则将会成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双圈全满贯。
这就是龙队,能够为国乒做到的,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