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到“她”,跨性别参加奥运会女子举重遭质疑:这合理吗?

东京奥秘 2021/07/31

:01:52

跨性别参加奥运会女子举重,合理吗?

撰文:霍森

东京奥运会,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中国运动员李雯雯的对手中,有一位不同寻常。

劳雷尔·哈伯德

她就是目前奥运会的焦点之一,劳雷尔·哈伯德,新西兰代表团的选手。在2013年之前,“她”还是一名男性,而现在,她作为一名女性参加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位跨性别选手。

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这合理吗?

01

劳雷尔·哈伯德,原名加文·哈伯德,在生命里的前35年里,一直以一名男性的身份生活。

可实际上,从小时候开始,哈伯德就有着极为严重的性别认知障碍。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一名女生,却错误地拥有了一副男性的躯体。

当时的哈伯德,对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感到了羞耻,为了提升自己的男子气概,他决定去练习举重,这一练,居然发现,自己意外地颇具举重的天分。

1998年,20岁的哈伯德,以300公斤的总成绩,获得了新西兰男子105公斤以上级别的冠军,并且刷新了国家纪录,可以说得上是一名非常厉害的国家级运动员了。

但是举重并没有为他的性别认知障碍带来任何的帮助,反而让它变得更为严重了。

哈伯德的前后变化

备受困扰的哈伯德,就此选择了退役,接受激素治疗。

又过了没多久,哈伯德决定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

从此之后,加文·哈伯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叫做“劳雷尔·哈伯德”的女性。

如果故事到这里完结,那么,哈伯德的行为如何姑且不评论,但他追求真我的勇气,还是值得称道的。

不过,因为国际奥委会的一个新规定,故事的走向发生了变化。

02

其实,早在2004年,跨性别运动员就已经被允许参加奥运会。但根据要求,他们必须接受变性手术和至少两年的激素治疗。

但到了2015年,国际奥委会对这项规则做出了新的修改,对于男跨女性别的运动员,不再要求进行手术,只要运动员在首次比赛前至少12个月的睾丸激素水平低于10nmol/L,就可以参加比赛。

这一规定让哈伯德喜出望外。

虽然她现在已经是一名女性,但多年的训练,已经让她彻底爱上了举重这项运动。只不过在成为跨性别人士之后,她就失去了参加比赛的权利,这一度让她觉得非常痛苦。

哈伯德参加女子举重

而现在,她又可以参加比赛了。

2017年,在美国举行的世锦赛上,“复出”的哈伯德,赢得了女子超重量级银牌,这也是新西兰在世锦赛历举重历史上的首枚银牌。

2019年的举重世锦赛,哈伯德再次获得了第六的好成绩。

而现在,她将代表新西兰,出战东京奥运会女子87公斤级的举重比赛,并且很有可能会赢得奖牌。

这件事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质疑。

03

问题出在奥委会的新规定上。

虽然说,只要运动员在首次比赛前至少12个月的睾丸激素水平低于10nmol/L,就可以参赛。

可实际上,成年女性的正常睾丸激素分泌水平,仅仅只有0.52到2.8nmol/L,最高也就3nmol/L左右。

哈伯德在2108年参加举重比赛

这个睾丸激素的分泌量,会影响人的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男性正是因为睾丸激素的分泌量远远大于女性,才能在身体力量上普遍优于一般女性。

甚至著名的《福布斯》杂志,也对此做出了专题报道,宣称,有研究表明,经历过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女性,往往已经拥有了更强壮的肌肉、更好的心肺能力和更高大的身材,即使在接受激素治疗后,这些已经长成的身体素质,根本不会消失,只会有不到5%水平左右的下降。

这让男跨女性别选手,在短跑和举重项目里,无疑比纯粹的顺性别女性选手,拥有了更为巨大的优势。

04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哈伯德一直备受争议。

作为男性选手时,300公斤的成绩,可以说只能是世界二流;可现在“他”作为女性选手参赛之后,这个成绩瞬间变得极具统治力。

2017年哈伯德获得银牌的那一届世锦赛,与哈伯德在同一组别的美国名将罗布莱斯,就多次表示,自己是在和一个男人在比赛,而且参赛选手里“没人希望她赢”。

2018 年,澳大利亚举重联合会试图禁止哈伯德参加 2018 年在黄金海岸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但最终不了了之。

哈伯德决定参加奥运会,引发争议

2019年的萨摩亚太平洋运动会上,哈伯德战胜东道主选手、英联邦运动会冠军费加伊加·斯托沃斯后获得冠军。这让萨摩亚举重协会的负责人异常地愤怒,他对着记者咆哮道:“允许她(哈伯德)参加奥运会,就像允许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一样。”

比利时举重运动员安娜·范贝林亨也对记者表示,如果哈伯德要在东京参加比赛,这对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就像一个坏笑话”。

不仅仅是参赛选手或者体育届人士,普通民众里对此持反对态度的人也很多。

“这是一个男人,他抢劫了两枚女子的金牌”。

“实际上女性应该拒绝参加这次比赛”。

这些网友留言,代表了绝大多数民众的主流观点。

05

在此之前,美国就曾经发生过校园短跑女子选手起诉变性运动员的事件。

跨性别选手泰瑞·米勒与安达亚·耶乌德,在康州校级运动会允许跨性别运动员参赛后,就开始参加女子田径比赛。

2018年,这两位跨性别选手,多次在短跑项目里打破纪录,除了奖牌之外,还赢走了至少85次获得奖学金或者晋升的机会。

其他参赛选手忍无可忍,愤怒地把这名“盗走”她们人生的跨性别者告上法庭。

“枪声一响,两名跨性人飞奔而去,把我们所有的女孩都甩在身后的尘土中……”

“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我无法引起大学教练的关注,我再怎么训练也无法超过这两个……男人!”

哈伯德在女子举重中也难称有统治力

但对哈伯德表示支持的人,也并不少。至少,新西兰国内,对哈伯德的支持,几乎是一面倒。

新西兰副总理兼体育部长格兰特·罗伯逊对记者表示,“她理应出现在奥运会上,我们将支持她”。

新西兰奥委会首席执行官克雷恩·史密斯说:“除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赛事之一,劳雷尔还符合国际举联的资格标准,包括基于国际奥委会跨性别运动员共识声明指南的标准。”

“作为新西兰队,我们拥有包容和尊重所有人的强大文化。”

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也对这件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前国际举重联合会已经制定了奥运资格赛的规则,这些规则适用于运动员,你不能在奥运会比赛期间改变规则。规则已经制定,那么就必须按照规则执行。世界上所有运动员都必须遵守规则。”

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但“规则就是规则”。

非常圆滑。

06

可以说,哈伯德仅仅因为“参加了东京奥运会”这个行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改变了世界。

可身处舆论风暴眼之中的哈伯德却非常低调,她目前为止仅仅接受过两次采访。

一次是2017年,第一次以女性身份参加举重比赛,她对记者说:

“我不想改变世界,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做我自己。”

另外一次则是在参加奥运会前,她在新西兰奥委会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我对这么多新西兰人给予我的善意和支持感到感激和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