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听过,有一位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上被尊为“神”

杨毅侃球

2021/07/31

“一个人的名字会取错,一个人的外号是不会错的。”

如“帝国绝凶虎”、“破坏龙”、“六边形战士”;又比如“黑曼巴”、“闪电侠”、“鲨鱼”等等

有一名中国运动员他有着各种外号:人型起重机,不老冠军,传奇。他还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外号——“军GOD”。在YouTube他一条训练视频能达到几百万的播放量,在欧美他的名字就像摇滚明星。

他就是吕小军,中国举重队男队的队长,中国举重队年龄最大的队员。

在不少视频里,“军神”训练时接300多斤的深蹲,他上下来回轻松做了多组。要不是这硕大的杠铃片,你根本无法相信他承担起的是如此巨大的重量。“军神”的背部肌肉更是要让无数健身爱好者赞叹,他强大的背部肌肉可以让他用背部肌肉能夹住一张A4纸。

GIF

吕小军大器晚成,25岁时他才在世锦赛上打破世界纪录成功加冕。从2009年到2013年,吕小军在奥运会、世锦赛两大赛中先后9次夺冠,6次打破世界纪录,到了里约奥运会时吕小军已经成为中国举重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军神”在健身爱好者中,无人不知。放眼海外,吕小军的名号也比中国许多成功的运动员要响亮,被外国人所熟悉。自然,中国举重队也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2年在伦敦,28岁的吕小军连破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以领先第二名19公斤的巨大优势傲视群雄。当他最后一举,走上台时全场掌声雷动。四年后里约奥运会,32岁已为人父的吕小军总成绩与四年前一样。他好像真的不老,像一尊大神。由于出色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外媒把他称作“举起世界的男人”。

2021年6月,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举重篮球馆内,举重男队正在积极训练。就在6月12日,中国举重队宣布了奥运会的参赛名单,8名运动员经过2年多的奥运积分赛和选拔赛,获得了奥运资格。男、女队各四人,男队派出4人分别是李发彬(61公斤级)、谌利军(67公斤级)、石智勇(73公斤级)、吕小军(81公斤级),还差一个多月就年满37岁的吕小军成为中国举重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三次征战奥运会的运动员。

“还想再较量一把,还是有一点不服气吧。”吕小军谈及自己的这一次奥运征程时说道。

他的不服气还是源自五年前里约奥运会。这也是五年来,他继续坚持的理由。

“他的双脚一直没站稳,他没有保持静止啊!这怎么能算成功!裁判脑子里有屎吧!”前奥运会冠军张国政在解说时忍不住地怒骂, “举重规则就要求站稳,没道理。”张国政气不打一处来,最后还跟了一句标准的中国C语言。

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举重男子 77 公斤级决赛,该项目的卫冕冠军、也是当时的总成绩世界纪录保持者吕小军遭到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西莫夫逆转,遗憾获得银牌。吕小军最终举起了抓举 177 公斤,挺举 202 公斤,总成绩 379 公斤。对手拉西莫夫在总成绩落后吕小军12公斤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冲击214公斤的重量。当时男子 77 公斤级挺举的世界纪录不过 210 公斤,且这一成绩还是俄罗斯选手佩雷佩切诺夫在 2001 年的欧锦赛上创造的,已经保持了 15 年之久。

最终,拉西莫夫举起来了。两人总成绩相同,而因为他的体重比吕小军稍轻,所以获得冠军。

重看现场录像,只需拿出手机掐表计算一下就可知拉西莫夫举起的时间连1秒都不到,他踉踉跄跄没有站稳,但是裁判就在这种情况下给了拉西莫夫三盏白灯。三盏白灯意味着他的成绩有效。这一刻,他能举起来很惊人,裁判们能给出三盏白灯更惊人。

GIF

三盏白灯亮起的那一瞬,就连拉西莫夫本人对这一举是否有效也并不确定。

即使是神也在裁判面前输了比赛。

吕小军举得起,放得下。吕小军在赛后面对镜头,大度地表达了赞许和祝福。随后他又投入了新一轮的训练备战当中。他只说,我对举重非常有感情。

正在新的奥运备战周期里,举重这项运动出现了重大调整。2018年7月6日,国际举联正式通过了更改举重竞赛级别的决定,其中新的奥运级别将成为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正式竞赛级别。新规定中,奥运竞赛级别男子级别为:61、67、73、81、96、109公斤级和109公斤以上级。原来男子举重的8个级别是:56、62、69、77、85、94、105公斤级和105公斤以上级。这意味着,为了适应这一新规则,举重队的队员们普遍都要增重。

石智勇从69公斤级升到73公斤级,他很快就适应了新重量。石智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升级别对我来说是好事,可以说打69的时候,体重降很多感觉很累很累。73公斤这个级别对我来说还蛮舒服的。”

时年34岁的吕小军不比93年出生的石智勇,对于老将来说增重并不容易,而增重也会对身体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况且吕小军该拿的都拿过了,如果因规则改变而退役并无不妥,但吕小军对举重依然有追求。

世上有很多好事,本都是在剑锋逼着下想出来的。举联改规,“军神”接招,吕小军决定增重挑战81公斤级。

“现在是81(公斤级)不像以前打77(公斤级),以前77我挺个200,200多一点就行了。因为提高了4公斤,提高了4公斤之后,以前说举205就可以拿冠军,现在你肯定必须得加到210。”

更改级别让吕小军有点苦恼,他抱怨体重有点涨不上去。世锦赛夺冠后,吕小军回家待了10天,体重掉到了77公斤。吕小军当时在采访中说:“可能因为生活规律性没有在队里那么强,饭吃得不那么及时,就会这样。后面恐怕要加餐了,怕体重涨不上去。这次世锦赛比赛前两小时称体重,下午5点半比赛,3点半称重,中饭我还吃了不少呢,这样我都是参赛选手里最轻的。”

涨体重,成了吕小军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举重队保障团队的全力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吕小军成功增重也保持了良好的状态。然而,中国举重队号称举重项目的“梦之队”,人才济济。不多久,与他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李大银便脱颖而出。李大银年仅23岁,两位年纪相差14岁的队友为了争夺奥运会资格成为了主要竞争对手。

“要是后面没人追着你的话,我感觉练了就没什么竞争了,随便练练就行了,你想要达到一个顶峰,那很难。”吕小军说的话特别实在。

2019年举重世锦赛,是东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全世界范围的举重大赛,也是奥运积分等级最高的金牌赛事。吕小军和李大银在81公斤级决赛中展开竞争。

“说实话,每一场比赛我都想证明我自己,证明我吕小军还没老,”吕小军呵呵地笑了,又添了一句说。“还很年轻。”

比赛抓举第一把,大赛经验丰富的吕小军就出现了意外,扭伤了腰。伤病来袭,吕小军却不动声色,只是让教练于杰拍他。抓举第三把,吕小军忍痛举起了171公斤。后来他回忆说,本来171公斤自己也很轻松,原本那天想要174的水平。队友李大银同样举起171公斤,两人将在挺举中分出高下。抓举结束后,吕小军感受到肌肉受伤反应完全出来了,“完全动不了,弯腰都弯不下去。”

为了保证奥运会积分,吕小军还是要一试。他把开把重量从200公斤以上调低到了191公斤,随着一声大呵,起劲、放劲到上挺,他流畅地成功地举起了这个重量。现场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在这短短十几秒内他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GIF

“我感觉整个完整动作的话,它是瞬间的,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就是瞬间的疼。我如果把那一关咬过去了,我觉得就可以支撑下来。”吕小军把杠铃扔掉后,走路都走不动了。下来以后,吕小军连忙拿出冰袋捂着自己的腰部。此时,教练觉得吕小军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比赛了。

“放弃吧,别把身体搞坏了,”于杰教练说起这一幕依然心酸不已。“你知道他含着眼泪跟我说,‘于导,不可能。’”

冰敷给肌肉带来的刺激,让吕小军的疼痛感减轻了一点。他拼下了205公斤,冲击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但李大银挺举起了206公斤成功反超。在赛场上从不服输的吕小军决定冲击207公斤的超世界纪录,他咬紧牙关,举起了杠铃,他的双臂不停地颤抖。三秒过后,他长舒一口气,卸掉重负,单膝跪地。

“太喜欢举重了吧,练了将近20多年了,现在一直在坚持,其实从内心来讲,每一次比赛都不容易。”

就这样,19年世锦赛上的吕小军带伤连续两次打破世界纪录,依然能够独揽三金,并同时创造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再度封神!他意志力之坚定,非常人所及。

正是这一战的胜利,坚定了吕小军的奋斗信念。每一天与年轻的队友们一起奋战在训练场,让吕小军感觉自己依然年轻。但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世界,东京奥运会也不得不推迟。咬咬牙,再坚持一年。

同年10月,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36岁的吕小军又一次站上81公斤级最高领奖台,他夺冠的成绩是371公斤。比赛中,同场竞技的天津队刘焕华比吕小军小了17岁,是一位00后。从伦敦到里约再到东京,每一个奥运周期都有一茬接一茬的年轻对手向吕小军发起挑战,但赢到最后的似乎总是“军神”。

“军哥,就是一个神话。年龄已经37岁了,还在拼搏,还在为祖国荣誉拼搏,实在是太(令我)崇尚了。”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男子举重61公斤级金牌获得者,队友李发彬情不自禁地叹服道。

与里约奥运相比,男举奥运级别调整为7个,少了一枚金牌,而且中国队只能派4男4女参赛,每级别仅1人出战,这意味着无法再用双保险冲金。在81公斤级上,中国无法派出吕小军和李大银这样的双保险,一个人战斗更不容有失。

好在举重队内高手如云,队友之间经常相互比试、切磋,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硬拉250公斤,一旁的杨哲连喊太狠了,我这(硬拉)扯俩都费劲儿。

要知道,杨哲也是举重男子109公斤级的顶尖强者。2021年4月,他在举重亚锦赛上摘得总成绩铜牌,他以抓举200公斤打破了世界纪录。“能坚持到这个年龄,还在世界高峰的能有几个?”杨哲又补了一句。

很多健身爱好者看吕小军做动作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合理的技术动作与力量缺一不可,吕小军更是提升了训练的精细程度,提高整体的核心力量。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吕小军几乎把体能训练当成专项在练习。通过体能训练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并形成合力,这是军神一直保持世界顶级水准的秘诀之一。

核心力量更稳固,即便腰腿力量没恢复到历史最好,但是核心力量稳固的话吕小军的专项实力就有保障。

“自身练强大了,我出去比赛,还有谁?是不是?我也不怵谁。”吕小军面露微笑地缓缓说道。

GIF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有不少老将是第三次、第四次踏上奥运之旅。32岁的谌龙、32岁的巩立姣、33岁的马龙、35岁的庞伟等等,这其中跆拳道选手吴静钰、竞走选手刘虹同为34岁,都是生子后第四次征战奥运的“妈妈级”选手;32岁的苏炳添仍在为“亚洲第一个进入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努力。

这些传奇老兵中,年纪最大的还是“军神”。37岁的吕小军依然是中国举重队的一面旗帜,任何人无法动摇。

今年年初国际举重联合会发布声明,证实拉西莫夫兴奋剂检测违规。公告中称,拉西莫夫和另一位参加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77 公斤级比赛的罗马尼亚运动员杜米特鲁·卡普塔里因违反国际举联反兴奋剂规则,目前已被停赛,两人的违纪行为发生在 2016 年的特定时间段。调查结果显示,两人均涉嫌“尿样替换”。

路透社记者布莱恩·奥利弗就曾对哈萨克斯坦举重的成绩提出过自己的质疑。因为药检的问题,他们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取得的金牌全部被取消。在之后的药检中,这些运动员的药检都不合格。

如果世界反兴奋剂组织认定两人违规,那么之后这枚里约奥运会金牌将递补给吕小军。假设今年东京奥运会成功夺金的话,那么他将成为中国举重历史上唯一三届奥运会金牌选手。

吕小军看过这个新闻后表现地很平淡,他说:“因为过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有同事跟我开玩笑,说我的金牌有可能追回来了,但我认为赛场上毕竟是人家赢了,而且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也没太想这个事情。”这份释然与洒脱当真少有,军神大将之风显露无遗。

2021年7月27日是吕小军的37岁生日,这一天,他在训练馆中度过,并未有特别的庆祝。中国女子举重队主教练张国政问他生日愿望是什么,吕小军说:“31日再告诉你!”

31日,正是东京奥运会男子81公斤级比赛的日子。其实2012、2016、2021三届奥运会,吕小军的生日都是在奥运村度过的。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在37岁的年纪,在奥运会举重项目上夺得金牌。此前,前苏联运动员鲁道夫·普柳克费尔德在1964年奥运会上以36岁的年龄夺得金牌。然而,吕小军已经站在了山脚下,哪怕 “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 “会当凌绝顶”。

吕小军说:“东京奥运会,要在赛场上凭自己的实力去赢下来。抱着一个梦想,去创造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