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牌时刻】竞技体操男子组双杠决赛:邹敬园完美发挥摘得金牌
撰文/格桑
“高雅、艺术,邹敬园的双杠无与伦比。”
16.233分!教科书般的动作,邹敬园成功将奥运金牌收入囊中。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知道有人用“教科书”来形容自己,他就要做到更好。
这些年,成功过,也失败过,磨难让他更加成熟。
出发东京之前,邹敬园说要把“教科书”展示在奥运赛场,他做到了。
“双杠王”邹敬园
少小离家,曾差点放弃体操
1998年的1月3日,邹敬园出生于四川省宜宾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中。邹敬园并非家中独子,他还有一个大自己4岁的哥哥。那个时候父亲邹志平是食品公司的下岗职工,他和妻子靠经营一家副食店为生。
邹敬园小的时候体质较差,经常发烧,打针输液进医院犹如家常便饭。因为体质较差,邹敬园的饭量也让家里颇为头疼。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邹敬园也就只能吃上小半碗,母亲总是担心孩子,经常追着邹敬园喂饭。
到了2001年的时候,宜宾业余体校的教练前往了邹敬园所在的幼儿园,看看有没有好苗子,而生性好动的邹敬园,被教练一眼看中。邹敬园的父母哪里懂得什么体操,最初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想让孩子多运动,提高免疫力,多吃点饭。
当然,父母的愿望确实实现,经过在业余体校两年的磨练,邹敬园的身体明显改善,基本上不会再因为感冒伤病而住院。与此同时,随着训练强度的逐渐加大,邹敬园各方面的潜质被开发了出来,到6岁的时候,他被四川省队选中。
邹敬园练体操的初衷是锻炼身体
别的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邹敬园却在训练馆中磨练自己,因为他真的是热爱体操。小时候,邹敬园练体操,母亲不放心总是陪在孩子身边。时至今日,邹敬园妈妈还记着教练帮那些小学员拉韧带时候的“惨状”。如果那个时候,邹敬园哭上几声,妈妈可能就让他放弃了,可即便是再难受、咧着嘴,邹敬园却依然选择坚持了下来。
毕竟是个小孩子,怎么会不哭呢?曹治国就见过那样的画面,他曾经执教过邹敬园7年时间。“当年很多小朋友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为太苦、太累而放弃。园园也会哭,但哭完第二天还是会认真训练。”
说起放弃,邹敬园还真的差点放弃。第一次到了成都,前往四川省队报到的时候,邹敬园还非常兴奋,父母离开的时候他并没有哭。可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父母的每一次离开,母子俩都得大哭一场。
邹敬园的家人其实也很不容易,每周五晚上11点,母亲都会乘坐慢车经历6个小时的颠婆,前去看望儿子。而到了星期天晚上11点,母亲再从成都回宜宾。有一次母亲实在心疼,就把孩子接回了宜宾,但回到家中的孩子,似乎又舍不得体操。最终,还是父亲下定决心,不顾妻子反对,将邹敬园重新送回了成都。“只要他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吃苦就算不得什么,小孩子也应该多吃苦。”
别看当时心硬,事实上,父亲一直觉得自己对于孩子充满了愧疚。2006年,邹敬园哥哥考上了成都一所不错的高中,他们一家人一度考虑都搬到成都,租房陪伴孩子,但最终因为经济原因,只能选择放弃。而邹敬园入选国家队,前往北京后,一家人团聚就更难了。搬到新家后的10年,邹敬园一共只回来住过两个晚上。
不过,不管什么时候,提起孩子父母都充满了骄傲。而邹敬园也惦记着家人,不管去哪,他都不忘给父母带东西。今年的五一期间,全国体操锦标赛在成都举办,哥哥也从深圳飞来,而那是他们一家人五年来第一次吃上团圆饭。
喜欢奥特曼,动作如教科书
你相信光吗?
提起邹敬园和体操之间的缘分,可能还得从奥特曼说起。和很多小孩子一样,小时候的邹敬园也喜欢奥特曼,他喜欢学奥特曼倒立,喜欢在沙发和床上蹦来蹦去。宜宾的人民公园里面有蹦床,每一次在那里,小邹敬园都会玩的很开心,他喜欢那种腾空飞跃的感觉。
邹敬园喜欢腾空飞跃的感觉
可到了体操的训练场上,小邹敬园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我一直很恐惧,小的时候,双杠、吊环我都不敢上去做,就鞍马敢上去做。很多时候,都得教练逼我一下我才行。其实我就等着教练逼我,我就属于那种类型的。”
双杠的高度约1.9米,而吊环的离地高度,达到了2.4米。如今的邹敬园肯定不会再害怕,但有些时候,他仍然需要有人逼他一把。
如果要谈起自己体操生涯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邹敬园一定会说2017年的世锦赛。“其实我就对那一场比赛特别有印象。我记得预赛的时候特别紧张,当时也是差点失误了。两个提倒立的动作,提两次都没上去。”
因为预赛发挥不佳,决赛邹敬园第一个出场。“我当时第一个做,从候场一上去,它就是要喷那个烟花,喷完了之后上去。我们上场之前不是要举手么,回来肖哥(肖若腾)说我没举手,我都不知道,我说我举了。完了之后,我就使劲看那个回放录像,一看我真没举,脱了衣服上去就直接开始了。就那个不多想的那种状态太可贵了,那种集中的状态是最可贵的。”
决赛之前,邹敬园的教练决定增加难度。把一个摆动的马库兹,变成挂壁的马库兹,难度分提升了0.2。而这也给邹敬园,带来了第一个世锦赛冠军。“教练就是说你要完成,教练说这也是一个锻炼,但是锻炼的同时你还得把冠军拿了。”
邹敬园不怕提升难度,因为平常没事他就在钻研动作,而且邹敬园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动作他经常会去反复练习。很多顶级运动员都是这样,他们可能就是努力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而邹敬园的双杠,就是因为一次次的磨练,最终变得像教科书一样规范。
教科书般的动作是一次次磨练的成果
喜欢关晓彤,感谢网友批评
邹敬园知道有人用教科书来形容自己,所以每一次他都想要做到更好,当然这无形中也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压力。自从进入国家队之后,邹敬园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但2019年后的他有过失误,有过伤病,经历过不少的波折。
可这些磨难没有击败邹敬园,反而让他更加成熟、心态更稳。2020年的时候全国锦标赛双杠,邹敬园失利,当时一位粉丝直接批评了他。
如今那位网友的评论已经删除,但邹敬园的回应还留在那里。“谢谢您一直关注我,可能我早些年意外的成功让我身体超越我思想,经历失败,现在才知道,唯物主义其实是先有物才有思,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但最终世界观会到达一致。这不止是我的体操生涯,谢谢您批评我,并不是像别人一样搪塞我,还有时间,奥运会延迟,给我反思的时间。先做人后做事。”
这是邹敬园唯一一次回应网友的质疑,但他没有像凯文-杜兰特那样直接开喷。反而你会觉得,邹敬园是一个稳重,有自己思想的人。邹敬园喜欢书,他关注了多位读书博主,经常观看一些TED的公开课。另外他还是成都体育学院的学生,每当高考结束之后,邹敬园总不忘宣传一下自己就读的学校。
当然,和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样,邹敬园也有着年轻的一面。中元节这天,他曾经调侃,“你们不是喜欢有趣的灵魂么,今晚出去碰碰运气啊。”
生活中邹敬园也喜欢玩游戏
邹敬园也有自己喜欢的演艺明星,他和彭于晏在一起训练过,收到过刘德华特意送上的签名。不过邹敬园最关注的还是关晓彤,他一直关注着关晓彤的动态,时不时点赞。2018年邹敬园曾收到关晓彤签名照片,两人在评论区互动,这也让他开心了许久。
当然,作为运动员,偶尔邹敬园也会关注梅西,关注拳击。但和这种对抗类的竞技体育不同,邹敬园知道,体操赛场上,他只有自己这一个对手。“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每次比赛我觉得都是自己。不管对手再强,你也得把自己训练的东西发挥出来,一举手后,就是自己。”